连续4个月转战鄂黑吉三地抗疫——湘雅“两华”凯旋返湘
5月29日,一场暴雨突降长沙,似乎在用这种特殊的天气,为平安返湘的2位抗疫英雄接风洗尘。
“在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在吉林打了一个漂亮的阻击战,没有出现死亡病例,重症病例全部救治成功,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使命。”5月29日上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吴安华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潘频华教授飞抵长沙黄花机场,虽然脸上略显疲惫,但精神振奋。从湖北到黑龙江再到吉林,2位湘雅教授为抗击新冠肺炎已连续征战4个月。
在东北抗疫期间,吴安华教授和潘频华教授日以继夜地为黑吉两省医务工作者开展防控培训,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梳理规范相关流程,查找防控漏洞并进行改进,因表现突出荣获“吉林省舒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杰出贡献奖”。
“这些都是我们在武汉、湖南的抗疫实战经验”
“除了指导当地危重症患者救治、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控救治培训、理顺医院院感救治各项流程,我们还对新冠肺炎病人实现了心理评估和干预全覆盖,这些都是我们在武汉、湖南的抗疫实战经验。”潘频华教授向记者回忆了一个多月来,他和吴安华教授在黑龙江和吉林的工作情况。
4月16日下午,援鄂凯旋回湘并于前一天刚刚结束医学隔离的吴安华教授和潘频华教授,接到紧急通知,以国务院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身份,马上赶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指导和支援当地提升新冠肺炎防治救治能力。
此前,“湖南援鄂第一人”吴安华教授已在武汉奋战72天,他挑战自我极限,培训约100场、120余支医疗队共计约1.4万人,为一线医护人员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潘频华教授作为湘雅医院援武汉医疗队医疗组长兼病区主任,带领湘雅医院“白衣战士”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病房坚守55天,治愈出院118人。
4月的东北,乍暖还寒,甚至下起了大雪。两位专家不畏辛劳,不惧危险,马不停蹄地深入当地医院尤其是定点医院隔离病房,为黑龙江全省医务人员进行防控救治培训,梳理院感流程、查找防控漏洞、分析出问题原因、讨论整改办法、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
尽早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氧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一系列抗疫实战经验,被有效应用到黑龙江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避免患者由轻症向重症转化,成效显著。
“回到驻地已经凌晨3点,但很有成就感,一点也不累”
5月初,隶属于吉林省吉林市的舒兰市出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成为全国唯一高风险地区。5月10日下午,两位湘雅专家又临危受命,以国家卫生健康委赴东北三省疫情防控情况指导组专家身份从哈尔滨赶赴吉林市,指导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并为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培训。
在吉林市、舒兰市,两位湘雅专家对各级医院发热门诊、留观隔离病房进行了现场指导,针对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及确诊患者的转运、诊疗方案等给出规范建议。5月12日下午,两位专家以远程视频的形式,为吉林省1.2万名医务工作者和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展新冠疫情院感防控、早期诊断相关知识培训。此外,他们还重点督导了三家定点医院,理顺发热门诊患者的收治流程和出院流程,制定出院标准。
5月14日晚,一位79岁的确诊患者被吉林市传染病医院收治入院。患者血氧饱和度极低,病情危重,当地医生立即向专家组求助。23时30分,潘频华教授接到电话后,立即与专家组童朝晖教授、邱海波教授一起,紧急赶到医院隔离病房,经过高流量氧疗、转俯卧位等一系列救治,患者氧饱和度上升、血压心率平稳,终于转危为安。
“经过我们的全力救治,患者避免了气管插管,最终顺利康复。那天回到驻地已经凌晨3点,但很有成就感,一点也不累。”潘频华教授说,不管前一晚工作多晚,专家们第二天上午八点半都有一个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工作会,以及参与医院的“早查房”,对每一个重症病例做到了如指掌。
“从武汉到黑龙江、吉林,我在抗疫阻击战实现了自己‘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心愿。”潘频华教授如是说。
身为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吴安华教授还特别深入吉林市各大医院,帮助理顺院感流程、查找防控漏洞、开展防护培训,并重点对吉林市传染病医院、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等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急诊科以及方舱医院进行设计改造,极大增加了当地的床位储备量,降低了院感风险。
“一生所学,报效祖国,救治患者,是医生的责任。”吴安华教授说。这位年近六旬、心脏里装着3个支架的院感专家似乎不知疲倦。
接下来,吴安华教授和潘频华教授将进行居家隔离,这两位专家终于能够享受难得的休整。
(文/段涵敏 罗闻 汪泉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