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个日夜的坚守 记雨湖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战“疫”者
“在隔离生活中,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高尚……你们的坚持和坚守,让我们很安心、很放心、很舒心。你们的一举一动,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脑海里,感动在心里……你们是真正的超能战队……”这是雨湖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以下简称隔离点)13名观察对象在解除隔离前写下的感谢信。
截至2月26日,该隔离点15名工作人员最久的坚守了27天,最短的也有22天。面对病毒威胁,他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服务好每一位观察对象,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至今,这里接收的50余名观察对象无一人出现交叉感染。
吹响隔离“集结号”
1月29曰,雨湖区设置隔离点,吹响了隔离“集结号”。区卫健局和下属卫监局、疾控中心,以及江南医院等单位11名成员与雨湖公安分局4名民警、辅警主动请缨入驻。
隔离点设置在一家酒店,区卫健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肖卫华带领团队成员一起制定改造方案,研究消毒方法,用竹子和塑料膜搭建起简易的"战地"隔离墙。肖卫华介绍:“你可别小看了这些隔离墙,它们可以有效阻断隔离空气,防止病毒扩散,保障人员安全。”据了解,整个改造工作完全由他们完成,隔离墙所用竹子是他们就地取材从后山上砍的,塑料膜是临时购置再加工的。
通过合理分工,群策群力,加班加点,这支新组建的团队克服了经验不足、防疫物资缺乏、人手不足等困难,硬是在两天内把一家酒店改造成了分区合理、标志明显、通道清晰的医学隔离场所。
以真心换真情
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下,郑策吃力地搬动换下的床单被套,细密的水珠沾满了护目镜,衣服早已湿透,他顾不上休息,又朝下一间房间走去。每天,所有工作人员都不辞辛劳,不计得失,全力以赴当好观察对象的“服务员”。清扫、送餐、测温、消毒,每项工作都一丝不苟。据了解,隔离点最多的时候有32名观察对象,大家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
王先生是一名“火神山”援建人员,回潭后核酸检测为阴性,但他的一名同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这让王先生很焦虑,加之身处封闭的隔离环境中,情绪不太稳定。工作人员发现后,轮流给他做心理疏导,帮他缓解压力。王先生饭量比较大,工作人员送餐时给他加送了一盒盒饭;王先生感觉身体不适,有腹泻症状,工作人员帮他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中医专家通过网络视频为他线上会诊,并给他送去药物。真心换得真情,王先生被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你们尽量不要靠近我,小心被感染,你们对我的关心,给我的温暖,我都铭记在心。”
“这里更需要我”
2月25日晚上10点,陈映红通过网络视频安抚孩子:“宝宝乖,妈妈还要跟同事一起打怪兽,外面有一个很大很大的病毒怪兽,它会威胁到我们所有人的安全,妈妈要打完才能回来。”
陈映红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已经与孩子分别20多天。面对疫情,她将2岁的小女儿送到姐姐家,10岁的儿子送到奶奶家,与当警察的丈夫一起奔赴抗“疫”一线。陈映红说:“我也很想家,很想孩子,但这里更需要我。”
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和陈映红一样想家,但他们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选择了坚守与奉献。
过年前,肖卫华的女儿、女婿从吉林长春来到湘潭,本想一家人好好聚聚,但疫情暴发后,肖卫华与同在医卫系统工作的妻子将他们送走,奔赴抗“疫”最前线。
郑策是一名因疫情推迟结婚的准新郎,他与未婚妻商量:“待到疫情结束,再许你一个最美好的婚礼。”
江南医院的邓钰欣刚刚结婚,新婚燕尔的她主动报名请战,依依不舍地告别丈夫和家人,勇敢奔赴“战场”……
2月26日,又有一名观察对象解除隔离,在工作人员的欢送下充满感激地离开了,但战“疫”仍在继续,他们还在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