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产业链共同发力稳预期促发展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经济社会运行“重启键”已经按下。按照“产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湘潭市在召开推进制造强市暨“千百扶培”行动动员大会后,3月24日又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各产业链发展情况汇报,布局全年产业工作。以产业经济增长对冲疫情影响,稳定发展预期,信号十分明显。
各产业链均受影响
但少数企业逆势上扬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各产业链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也有少数企业逆势上扬,尤其是部分医疗器械企业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1-2月,全市13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实现产值317.16亿元,同比下降13.4%。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产业链。1-2月汽车产业链实现产值37亿元,同比下降33.9%。其次,是食品和槟榔产业链、皮鞋皮具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等。
汽车产业链相关负责人分析,汽车产业链企业效益下滑,主要是“供应链不畅所致”。如吉利汽车有20家核心供应商在湖北,受疫情影响供应受阻,短期内又难以找到替代供应商,吉利汽车被迫延期复工。再加上市场低迷、需求不振等因素,1-2月,吉利汽车完成整车产量1.7万辆,同比下降52.5%;实现产值20亿元,下降42.33%。其他链上企业,如桑顿新能源、地通、屹丰等,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同比下降幅度比较大。
然而,有些产业链企业依旧保持平稳发展,甚至出现了逆势上扬的喜人局面。如军工产业链,1-2月江麓产值增长32.6%,江南同比增长235.1%;新能源装备产业链,1-2月湘电风能产值同比增长46.0%;再如,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链,1-2月实现产值8.58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韶峰南方同比增长9.7%。
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疫情期间,一批企业扩产、转产防疫物资和医疗药物,化危为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湖南臻和亦康,1-2月产值同比增长了496.8%。
抓招商推项目促创新
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
对于今年发展,各产业链围绕招商引资、产业配套、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进行了仔细部署,进一步做好补链、强链、延链工作。
汽车产业链提出了“力争全年汽车产业完成产值550亿元,增长20%”的发展目标,将重点对吉利汽车在湖北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上门招商,加快补齐汽车供应链“短板”,提高本地配套率。鼓励本地汽车零部件企业参与长株潭整车汽车产业配套,推动吉利、拓普、华研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
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今年计划完成规模工业产业总产值8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培养上市企业1家。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打造省内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基地。
军工产业链今年将发挥本地优势,加大生产研发,争取国家重点项目布局。海泡石产业链将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主推鞋柜、衣柜防霉除臭剂生产,打造1-2个民用拳头产品。5G+大数据产业链将以京东为中心,带动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成长,从软硬环境着手建立5G+大数据产业链生态圈。
机器人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先进矿山装备产业链、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产业链、皮鞋皮具产业链、食品和槟榔产业链等也都为今年发展制定了各自的目标。补齐“供应链”,提升“创新链”,强化“人才链”,建立“政策链”,延长“价值链”……“链”的发力将带动企业整体复苏,为湘潭市实现经济指标“双过半”、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