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下丨湘潭科技企业“硬核”战“疫”
3月17日,位于湘潭高新区的湖南富兴飞鸽药业有限公司厂房里,正在生产医用酒精,生产、灌装、封口、贴标、储存、运输,忙碌而有序。作为一家以药品生产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何在生产防疫物品?
原来,这是我市科技企业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保障过程中取得的新成果之一。近段时间来,全市科技战线火力全开,一大批科技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用科技赋能疫情防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大显身手。
发挥“硬核”优势
火速转型支援抗“疫”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全国各地都面临一次性口罩、消毒液、防护服、医用酒精等疫情防控物资严重紧缺的局面。疫情之下,我市科技企业也在思索,该如何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湖南富兴飞鸽药业有限公司是我省重点制药企业。考虑到抗击疫情的重要物资——医用酒精供应紧张,公司果断决定,以最快速度办理相关手续,火线转产医用酒精,助力湘潭抗“疫”工作。
2月14日,富兴飞鸽将一条酒剂生产线成功转产为医用酒精生产线。次日,试制生产出首批医用酒精。现在,该公司医用酒精的实际日产能已达到30吨。
“医用酒精原本不属于我们的业务范围,我们有成熟的生产技术但没有营业许可,还缺乏生产医用酒精的原料。”富兴飞鸽副总经理高文告诉我们,疫情面前,政府部门拧成一股绳,仅用3天时间就帮公司解决了转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现了科学防疫的“湘潭速度”。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湖南华康恒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培育全人源化转基因白鼠,用于研发治疗性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公司与某企业启动了针对新冠病毒“突刺蛋白”的全人源中和治疗性抗体研发项目。吉利湘潭基地成功研发国内首个以N95型口罩为过滤标准的车载空调滤芯,实现搭载车规级N95空调净化系统的缤越车型批量生产……
疫情之下,我市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硬核”科技优势,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各项支持。
引导科研攻关
推动抗“疫”产品研发生产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科研攻关就在与疫情赛跑。市科技局第一时间启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专项申报工作,积极引导科研单位参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和产品研发生产,全速推进技术攻关。
时间就是生命,唯有科研攻关不断取得进展,才能增强抗击疫情的能力和底气。
湖南智超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医用红外体温监测设备,能自动实现远距离、大面积、大客流的人体高精度测温;湖南千智机器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QZFY—050防疫机器人,消毒作业可一次覆盖1万平方米场地,极大降低一线防疫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感染风险;湖南康宁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式“方舱CT”,平均两分多钟就能扫描一人,成为助力新冠肺炎检测效率提速的利器……
得益于系列强有力举措的施行,从救治到防控,从科研攻关到研发生产,各种“湘潭造”高新技术产品“疫”线上阵,科技正在彰显“硬核”力量,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国家队”持续壮大
“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我市科技创新企业不断壮大,不仅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市科技局负责人说。
去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增速为41%,总数达到395家,三年间增长了近两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的34%,位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企业‘登高’行动,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在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政策落实等方面助力企业成长。”这位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市科技部门通过举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材料集中辅导、专场培训、在线辅导云平台等形式精准施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其中,仅2019年,全市就有175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