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流程再造 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
“以前建房审批要跑好几个部门,来回折腾好几次,现在在家门口的乡镇窗口提交申请,网上就能办,10天就拿到了许可证,真是便利高效!”近日,村民王某看到自家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难掩喜悦之情。这一变化,正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力推进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改革带来的新成效。如今,全市已实现农村建房审批全流程“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路”,审批时间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跑动次数和材料成本直降50%以上。
改革推进,思想先行。为凝聚改革共识、夯实工作基础,市级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工作专班邀请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专家来潭授课,围绕农村宅基地管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农房平台操作等内容,对市、县(市)区、乡镇三级260余名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并编印《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办事指南》,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和实操指导,让基层人员熟练掌握审批流程和标准。
通过分层分类的培训,“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地,各级部门深刻认识到农村建房“一件事”改革对维护农民权益、规范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为改革凝聚起强大合力。目前,各县(市)区已组建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乡镇便民服务点实现帮代办全覆盖,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刀阔斧推进流程再造:将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市,实现村民建房“申请即来即办”;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模式,乡镇便民服务点全程帮代办,多部门联合踏勘“一次到位”。自2025年3月起,依托省自然资源厅开发的省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平台,全市农村建房审批全面实现“线上”封闭运行,村民通过微信、网页或窗口提交申请后,平台自动流转至乡级审核、部门联审,彻底改变了以往“多头跑、反复跑”的困境。
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更让改革效能持续升级。作为全省“天巡助手 App+RTK”应用唯一试点市州,我市在5个县(市)区的12个乡镇推行“天巡助手 App+RTK 设备”模式。基层工作人员现场套合乡村规划数据后,1分钟内即可完成建房选址合规性检测,辅助判断用地是否符合规划、是否占用耕地,避免了以往因选址模糊导致的反复核查问题。“以前靠皮尺量、肉眼看,现在科技说了算,既守住了耕地红线,又让村民少跑腿。”试点乡镇工作人员感叹道。
在监管环节,《农村建房视联网监管建设工作方案》落地实施,通过“平台+视频”构建起农村建房全生命周期监管网络。自2025年7月1日起,新增受理的农村建房将全部纳入信息化监管,实现“视频监控实时看、县乡部门及时管、乡镇村组地上巡”,精准防控批小建大、乱占耕地等行为,推动监管从事后查处向事前事中防控转变。
依托全市村庄规划应编尽编、乡镇规划全部完成编审的基础优势,7.6万亩城镇建设用地及85.04万亩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已合理分解至各乡村,为改革提供了充足空间支撑。2021年以来,全市已完成农村宅基地调查51万余宗,盘活闲置宅基地137宗,引入企业24家,让“沉睡”的土地资源在规范管理中焕发新生。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农村建房管理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向“规范管好一片区”拓展,让更多农民共享改革成果,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资规力量”。
(文/杨阳 刘情)